封闭母线槽模具设计要点到底是咋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它的设计要点。(1)组合上模分段设计,既方便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保证封闭母线槽模具质量,同时便于上模的组装与更换。 (2)合理选择主压模和副压模与下模体U形槽之间的合模间隙,间隙的大小是影响制件精度的主要因素,间隙越大,制件精度越差,但间隙太小会造成拔模困难或使制件表面产生擦痕。这里,间隙的大小是通过多次试验和修模来确定的。(3)保证封闭母线槽的模左右两处台肩和下模体U形槽顶面的高度一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其左右台肩圆角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制件精度和质量,圆角越大或左右台肩高度不一致,压边效果就越不理想,而圆角太小会使制件表面产生较大压痕,设计中我们确定台肩圆角为R0.5。(4)下模体采用整体设计,既保证了各槽加工精度,也便于实现其换位,而且,由于下模是安装在折弯机下工作台面上,因此同时也方便其安装和更换。
母线槽应以温升为基础选定其额定容量以达到安全运行、有足够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的导线的截面积不作为判断母线槽的weiyi准则,母线槽似乎有足够截面,但还可能有高温升的危险。规定55℃为zui大允许温升。当然,用较大截面可以降低些电压降和温升。
设计良好的母线槽工作寿命上突出的限制因素是其绝缘的逐步热老化。工作温度每升高10℃,绝缘材料寿命约缩短一半。母线槽里汇流排在短路电流出现时可能受到相当大电磁力作用,单位长度汇流排产生的力与短路电流的平力成正比,与汇流排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昭和29年(即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层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
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