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的明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钟高6.75米,重46.5吨,钟内外有文字23万多字。此钟原在万寿寺中,每天晨钟暮鼓,后一术士说,北京西为白虎,敲钟恐惊动白虎,因此不再敲钟,清乾隆时 移到此寺,移动时是利用冬季在地上泼水,结冰后,钟下垫圆木滚到大钟寺,先将钟立在一个土堆上,再盖房子,后将钟下的土堆上,再盖房子,后将钟下的土堆挖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阶、音律的认识日渐完美,作为乐器的铜钟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钟的家族逐渐发展出铙、钲、鎛、铎、铃等种类,它们的杰出代表的将若干个不同振动频率的扁钟组合在一起的编钟。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由王孙钟上的铭文:“用享以孝,于我显祖文考。……用宴以喜,用乐嘉宾父兄,及我朋友”,可以证明钟是宗庙及宴会时的乐器。最初的钟大约是由商代的铙发展而来的。现在所见最古的钟是西周时代的。在历代所铸的钟里,期间或有铁铸的,但绝大多数还是铜铸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