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污染断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之路
秸秆焚烧已经成为影响各地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下大力气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但收效有限。堵不如疏,为秸秆找到出路已经成为破解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很多地方将目光投向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沼气发电等。农林废弃物直燃发电一直被视为清洁高效的环保产业,但目前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却存在诸多环境问题。
一是掺烧非生物质燃料,加重大气污染。原料供应是农林废弃物直燃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点,但目前这一产业出现局部过热的迹象。一些地方未对行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已经造成秸秆抢购的混乱局面。加上部分企业收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原料供应困难,存在“吃不饱”现象。笔者就在检查工作中发现两家企业因为生物质原料不足,在入炉原料中添加煤炭或家装、建材垃圾等非生物质燃料。企业按照使用生物质燃料设计的治污设施,难以满足掺烧其他非生物质燃料的处理要求,势必造成额外污染物甚至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二是治污设备落后,难以适应新排放标准。有的企业仅建设了废气脱硝设备,有的仅有除尘设施,氮氧化物排放均严重超标。可以看出,目前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的治污装备水平已经难以跟上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
三是环保监管缺失,企业存在违法现象。当前,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存在超标排污、未按要求建设治污设施、掺烧非生物制燃料等环境违法问题。企业环境意识差是主要原因,但环保监管的缺失也不容忽视。生物质发电企业普遍未列入国控污染源名单,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也没有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在线监控设备也没有进行过比对,对企业现场检查的频次也很低。
华丽转身大胆创业废木料变身生物质燃料
木糠、木渣,这些曾经的“废弃物”,平日在融水县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厂里随处可见,可如今,这些废料在融水县融水镇小荣村上村坡屯村民杨远军手里,通过技术综合利用变成了宝贝。
在融水镇燕军木材废料加工厂里,老板杨远军正在忙活着。宽敞的厂房里摆满了木糠、木渣、竹康、桑枝、甘蔗叶等废料,经过生产机械的加工,一袋袋颗粒状新能源生物质燃料就新鲜出炉了。而说起自己的加工厂,杨远军倍感欣慰 。“当初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这些废料进行加工,变成燃料,这样一来既有经济效益,又环保。”杨远军说,自己2008年返乡跑运输,运木材几乎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山区乡镇、行政村。而在这个过程中,细心的他发现,许多木材加工厂到处都有木糠、木渣等废料,有些倒在河边,有些就地焚烧,于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想法在他的脑中油然而生。说干就干,杨远军带着想法外出考察,学习技术,并在2012年申请贴息贷款大胆创业。他投资180万元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铁棚厂房,购进生产机械,创建了燕军木材废料加工厂,将木糠、木渣、竹康、竹渣、桑枝、甘蔗叶等废料加工成颗粒状新能源生物质燃料,替代中小型企业锅炉用煤燃料。不仅如此,他的木材废料加工厂还解决了26位农民工的就业,实现了月生产量500吨,年纯收入高达75万元的业绩。
“今年生物质燃料的市场价是每吨800元,扣除人工、运输费,每吨可净收入170元,一个月就是好几万啊。”杨远军笑呵呵地说。如今,随着销售业绩的不断扩大,杨远军计划明年再扩大规模。而作为国家提倡的创新企业和新能源,在它变废为宝的路上前景广阔。
深入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缓解我国能源紧张
在生物质燃料生产工艺中,各种新型的环保设备层出不穷,生物质颗粒机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的一种固体燃料制粒设备,工艺上把混合、制粒两步工艺相结合,在燃料市场这个领域如鱼得水。由于生物质燃料颗粒机工艺在燃料制粒行业的运用十分的广泛,几乎所有的固体制粒机都要用到这一技术。
这种由锯末、秸秆、花生壳、树枝等通过生物质颗粒机压制成的颗粒燃料,也就是生物质燃料,每小时消耗大约100公斤,以目前每吨约900元的成本计算,每小时仅需花费90余元。按照每天10小时的供暖时间进行保守估计,使用生物质燃料比使用同容积的煤炭资源日均能节省2000元。如果按照每年120天的供暖期计算,总共可以节约24万元。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无烟无味,燃烧颗粒排放数据完全符合国家公布的新标准。
随着能源开采的不断减少,很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生物质颗粒机一种新型的能源设备,自开发设计以来迅速打入市场,所生产出的燃烧颗粒以逐步煤在生活中的用途。而且原材料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生物质颗粒机主要是以农作物废弃物、林木业废弃物为主,不仅保护环境,而且为国家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