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的断喙技术
断喙是当代养鸡生产中富有决定性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可从根本上来防止啄癖的发生;减少因鸡钩扒饲料而造成的浪费,使鸡群休息安静,减少能量消耗、提高了饲料报酬,也改善了鸡的饲养环境。鸡群经过断喙处理后,饲料消耗量比未经断喙的鸡群低3%;产蛋期可以减少食蛋癖的损失。合适的断喙可获得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合适,可能成为产蛋鸡群和种鸡群不理想生产性能的***主要单一管理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断喙技术并未引起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产蛋率降低,断喙不当与不断喙的危险不相上下,因而断喙的质量便成为这项工作的关键。现就断喙的时间及方式、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概要如下。
1 断喙的时间及方式
正确的断喙日期,应根据鸡群生长情况确定。发育良好的鸡可在6~10日龄进行;发育稍差的鸡,可推迟在10~14日龄进行,必须在鸡只受应激***少和***有效地利用劳动力的时间内进行。因1日龄雏的喙短小,或者没有断喙经验,不易断得均匀。且3日龄前断喙会造成应激的积累。另一方面,断喙的应激程度随年龄而增加,进而降低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断喙越晚,鸡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如果断喙太晚,则会推迟性成熟。因此,常是6~10日龄精确断喙一次,鸡10~12周龄时再修喙一次。6~10日龄雏鸡的耐受性已增强,断喙对增重影响小、易操作,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的错误。
2 断喙的技术要点
以6~10日龄母雏的精确断喙为例。
2.1 断喙器的适当安放
断喙器放置适当,可使操作有节奏而“顺手”,从而限度地降低操作者的疲劳,确保断喙的质量。断喙器放置的高度以与操作者断喙时的前臂呈水平状态(与上臂近于垂直)为宜,这种姿势***自然,可确保断喙者长时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是断喙器应以操作者的肩线为中心,用右手操作者断喙器以右肩为中心放置,左手操作者以左肩为中心放置,这样操作者手臂和手处于自然状态。其三是断喙器放置的前后距离以操作者只需略微向前移动即可将喙插入断喙孔为,这样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因而不易疲劳。
2.2 刀片及烧烙时间
刀片的温度,可通过刀片的颜色来判定,在光线柔和或避光的情况下,刀片颜色若为浅红色,则刀片温度近似500~550℃,深红色为650~750℃,亮红色为850~950℃,黄红色为1050~1150℃。国内断喙器的刀片温度一般在600~800℃。刀片颜色要调到红色,此时断喙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若刀片温度低则往往导致用力过大,断喙时间延长,造成鸡只死亡,同时不易止血,烧灼时间严格控制在3秒以内,一般在2~2.5秒。断喙中的错误是刀片温度过高或烧烙时间过长,这样可使喙部软化,甚至使舌尖变形,喙上发生赘肉或“水泡”样外观,使鸡在采食和饮水时疼痛,于是鸡不愿采食,以这种方式造成的柔软而极敏感的喙必定会降低新母鸡的生产潜力。增加饲料的深度可解决这些鸡的问题,但会促使其他鸡浪费饲料。第二是刀片要锋利,否则喙会被压碎而不是被切除。切口整齐,才能保证严格的烧烙时间,否则烧烙过度,或是烧烙不足。
2.3 断喙长短及断喙孔大小
切除部位约在上下喙部的1/2或自喙端至鼻孔的2/3处,在切口与鸡的鼻孔之间至少留下0.2cm,一定要把雏鸡的上下喙闭合整齐一起切掉。上喙比下喙稍多切除些,有助于防止喙羽,这可在断喙时通过对鸡喉的轻轻阻塞动作而使舌尖和下喙后缩而实现。喙部长短与形状各异,影响群体间鸡只生长发育不均,带来日后饲养管理中的诸多不便。若喙切除太少或烧烙时间过短,则喙可能重新生长,同时使鸡情绪不稳及神经质等。还使鸡采食饲料的时间延长。若断喙过多,则造成鸡只无法弥补的终生残废,这类鸡终生的采食、饮水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它们的生产性能必然低于标准,特别是当成年鸡饲喂粉料而不是粒料时情况更为严重。小鸡断喙的断喙器孔径有0.4cm及0.44cm两种,一般以0.44cm为宜。孔径的大小,取决于鸡的体格和年龄大小。在实际生产中,断喙器孔径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随鸡龄及喙的大小调整或更换。因此,必然要选择好鸡龄即断喙日期。使喙的大小以便与断喙器孔径相一致,断喙长度符合标准。同一群雏鸡因不同个体发育状况不一致,少数雏鸡体格偏小,体重偏轻,喙偏短。若盲目地将弱雏整个喙深抵断喙孔尽头切割,或照正常的时间烧烙,则小个雏鸡可能会断喙过多,使其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更加弱小,形成恶性循环。对这部分鸡操作时可适当选择小的断喙孔或断喙短些,以使其以后能通过良好的育雏育成,达到体重标准。该部分鸡必须在10~12周龄修喙。2.4 断喙时鸡头固定的角度
鸡喙插入断喙孔时,保持鸡头直立,鸡的头部与刀片垂直,切除时应半鸡头略向刀片方面倾斜,使上喙比下喙稍多切除些,但应注意下喙不能留得过长。
3 公雏的断喙及母鸡修喙
所有的公雏的喙也要稍加切除以免在育成期产生恶癖和交配时吸伤母鸡。在实际生产中,只需将公雏喙尖碰一下红热刀片、去除喙尖足以防止其啄毛即可。不要切得太多,以免影响其配种能力。在鸡10~12周龄时,对首次断喙不良的鸡离鼻孔0.6cm处修整,下喙较上喙以伸出0.3cm为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切除时食指轻压喉部使舌足够后缩以避免舌被烧伤。若有必要大鸡断喙时必须用手指压舌、上下喙单断,同时应保证烧烙刀片以一定速度切喙部,避免烧伤舌。
4 断喙的注意事项
4.1 一般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维及赐益、维克胖等抗应激药物,额外补充VK以增强抗应激能力。这时大鸡在热天断喙时特别必要。
4 .2 刚断喙的鸡喙部疼痛和不适,采食和饮水都可能发生困难。故在断后的2~3d应增加饲料和饮水的深度,小鸡至少要1.5cm深,大鸡要2cm深。在此期间浪费的饲料对于促使鸡只从断喙中迅速恢复是值得的。
4.3 一般断喙后2~4d,采食才能恢复,而饮水恢复所需的时间较采食要少1d以上,并且断后饮水受影响的程序较采食小。如果此时使用某种药物如抗球虫药,则在饲料消耗未恢复正常前,饮水中投水溶性药物,以确保所需的用药量。
4.4 为减少应激,鸡群健康状态不良,或连续使用疫苗有反应时不宜断喙。
4.5 应在1d中较凉爽的时候断喙。
4.6 如果需要的话,可在断喙操作时给小鸡接种鸡痘疫苗等。
4.7 捉鸡时防止鸡只堆积挤压造成不必要的死亡。
4.8 必须使用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员断喙。
4.9 不要在未接地的输出电源上使用断喙器,不要将三相插入的接地柱拔掉,以防火线与断喙器未接地的机壳接触,导致操作者被电击。
4.10 断喙前一定要检查维修断喙器。旋紧刀片固定螺栓,清除刀片过厚的氧化皮。
总之,对于一般情况的断喙,也可造成产蛋期2%左右的啄食蛋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应高度重视断喙技术,执行断喙评价制度,改善和提高断喙的质量,并坚持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断喙鸡也可能发生啄癖,一旦开始啄癖便会养成习惯。生产中较长时间断水使鸡产生典型的啄食蛋现象,而在供水恢复之后,啄食蛋现象较先前显著增加。故生产上必须从水、料、光照、密度、外寄生虫刺激等诸多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造成啄癖的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从而减少啄癖带来的损失,获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