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效益分析
以一个20MW的光伏大棚项目为例,光伏大棚的建设内容包含:光伏系统的建设安装费用、项目土地费用、农业大棚本体的建造费用、接入系统费用,合计约12470元/kW。
测算参数设置:考虑土地租赁费用:每年1200元/亩;电价为1.2元/kWh;项目动态总投资为24941.02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总额为1160.32万元,缴纳增值税总额为13328.02万元。
采用以上参数,测算结果如下:
建成大棚后出租,假定出租收入为每年1200元/亩,项目融资前税前内部收益率为8.93%,资本金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0.70%。投资回收期为10.11年。
建成大棚后不出租,项目融资前税前内部收益率为8.55%,资本金税后内部收益率为9.43%,投资回收期为10.39年。
项目发电如果可以全部并网消纳,企业在缴纳光伏大棚土地费用后,仍可以保持大于8%的内部收益率。
光伏农业大棚的优势
光伏农业大棚优势有很多,例如由于采用全框架高标准支架系统,光伏组件置于温室的上面,可以有效利用温室大棚的空间,温室大棚里的用电,比如采暖、通风、照明,可以通过光伏电站来解决,相当于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形成了立体的生产。光伏农业大棚造型非常美观壮丽,具有观光农业特性,所种植的各种作物也符合有机农业标准,观光、有机加发电收益,是未来科技农业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农业与光伏一体化电站,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提高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达到了农业和发电的双向收益。
由于当前农业光伏产业存在专项规划协调性不足、前期投入较大及一些技术性问题,光伏农业大棚大范围推广和普及仍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一瓶颈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探寻解决:
一是深耕国内应用市场,结合我国各大城市建筑密集、分布式光伏在城市中的应用空间非常有限的实际特点,以发展光伏农业大棚为切入点,将光伏发电扩展到农村和农业领域,从而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
二是对农业光伏大棚这一电能联动项目所处的地域、自然条件以及电能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并在实践中加以科学验证,寻找出开发途径。
三是制定农业光伏产业方面的专项规划,深化区域合作,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光伏农业示范试点,把农业活动、科技示范融为一体,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使光伏农业向行业化、规模化迈进。
四是加大光伏农业大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已建光伏农业大棚的运营状况分析与评价,为今后大规模、大范围实施光伏农业大棚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补贴标准。分布式光伏应用范围大、发展前景广,国家除了在项目立项、审批等环节给予支持外,还应在补贴资金方面予以区分对待,对于前期投入较高,但社会效益明显的大棚项目给予附加补贴。并允许享受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