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下滑态势仍然没能止住,不仅反映出实体经济疲弱,也表明意在“稳增长”的宏观政策要真正托住经济,还得继续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政策显现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二是政策继续加码已经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不仅产出、新订单双双下滑,投入产出价格指数继续回落,而且就业指数进一步恶化,这说明被给予厚望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这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更为主要的动力。而企业采购库存收缩的同时产成品库存上升,更意味着经济企业信心再次受挫。
工业生产领域的观望态度正在变得更加浓厚,实际上信贷数据的回落已经给出实体对资金需求偏弱的信号,一方面企业渴求成本更低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面对常规的信贷渠道变得十分谨慎,这其中除了生产和流通环节本身的压力外,也有一种不敢和不愿生产的观望心理。
无论是数据还是信心,这个时候都需要宏观政策给出更为有力的支持。
近期财政加码十分显著,但由于主要是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就有两个问题难以避免,一是投入资金从启动到真正落地需要时间,二是资金通常是分批注入,也就意味着所投项目很难出现提前完成的情况,而这些项目往往是工期长达数年的大工程。因此,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最快显现效果也要以季度来计算,在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很多地方冬季基建难以施工,即便资金到位也很难形成实际的拉动。
再回过头来看货币政策,除了降准、降息之外,信贷发放的收缩才是更大的问题,也是实质宽松的货币政策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全面货币放松了,但是资金渠道仍然没有能打通。具体来说就是,降准、降息的效果无法通过信贷传递给实体经济。除了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确实减弱外,还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就是银行在经济下行周期处于资金风险的考虑,会选择资质更好的贷款发放对象,显然国有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更有优势。
从货币政策调整自身周期的来看,从清理影子银行到钱荒再到近期信贷需求明显减弱,企业在适应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对使用银行资金的顾虑并没有得到真正解除,而这才是接下来货币正在真正要去努力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几个月的调整,金融系统性风险已经降低,实体经济的真正企稳才是接下来的政策重点。
因此,现阶段的宏观政策加码,除了要传递出支撑经济的信心外,更要做出与以往不同的调整,在坚持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微调,尤其是要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倾斜。简单来说,在短期政策上,财政政策继续加码,例如减税;而货币政策则应该继续疏通资金传导渠道,例如加快信贷下放。
制造业下滑态势不止,企业渴求成本低资金支持,未来行业互联网化改革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而蓝采和采购网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蓝采和采购网,致力于为工业制造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采购、销售、支付、物流、质检及金融等相关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企业网络化、数据化、智慧化水平,加深产业链合作,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完善订单汇聚、生产分配、协同制造系统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