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制
2.1化阿胶:将黄酒(约400-500ml)倒入锅中,将阿胶打粉后倒入黄酒中,不停搅拌,直到阿胶完全溶于黄酒中,混合均匀,温度控制在90℃±1℃,搅拌约2-3分钟。
2.2化冰糖:先把冰糖打粉后加入到已化好的阿胶和黄酒中,直到完全熔融,成均匀液体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搅拌约2-3分钟。
2.3煮制:将阿胶黄酒冰糖混合液体煮沸,混合均匀,继续加热浓缩,大约90-100℃左右熬制10-15分钟后(熬制熟练后可考虑使用120℃左右),熬制期间要不停搅拌锅底部,避免底部焦掉,适当旋转不锈钢锅更有利于底部受热均匀,继续熬制到粘稠,分别按照不同膏方加入所需原料(菟丝子、枸杞子等),搅拌均匀,继续熬制大约3-5分钟,用木胶铲挑起胶糖液稠膏自然滴下,滴三下不滴四下为止(挂旗)。每次熬制大约不要25-30分钟。
阿胶因始产自东阿而得名。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据历史记载,李时珍生于1518年,死于1593年。
在东阿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浪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
在制胶过程中,采用金锅银铲,烧桑木劈柴,熬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成胶。
据记载,东阿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开始出现阿胶作坊。
至清代,南北多家中医慕名而来,诊病兼营阿胶。当时,规模较大的制胶作坊有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任氏润惠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春堂、陈氏东岳衡药店等1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