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这完全是冲着它怪异的造型来的——基本上没人在马路上见过类似的设计,包括我们自己。所以,来试驾这辆车,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们特别好奇的是,当坐在这辆车里的时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先说一下背景:车子叫 C2,定位是微型电动车,设计制造它的公司叫 CSG 中瑞德科,也就是我们多次报道的王超的公司。一个多月以前, 这辆车在重庆的力帆之夜上公开露面 ,而这次我们的试驾是在 CSG 位于北京的公司进行。
虽然车子很小,但是坐进车里完全没有压抑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全透明的车顶也起了很大作用。准确的说,整个车子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透明的。不过,在量产版本里我们就见不到这么酷炫的设计了。据王超说,量产之后,低配版会用普通车顶来代替;而高配版会装配半透明的太阳能板,用作空调供电,同时给电池组充电。
虽然车子很小,但是坐进车里完全没有压抑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全透明的车顶也起了很大作用。准确的说,整个车子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透明的。不过,在量产版本里我们就见不到这么酷炫的设计了。据王超说,量产之后,低配版会用普通车顶来代替;而高配版会装配半透明的太阳能板,用作空调供电,同时给电池组充电。
而从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东西来说,这辆 C2 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类肤材质的方向盘,全车 LED 灯光,电子手刹,可电动伸出的电池舱,等等。
颠覆传统造车
和普通汽车不一样的是,这辆 C2 简化了很多传统生产工艺和流程。比如,由于采用了自带颜色的纤维复合塑料,所以传统汽车制造过程中,焊接、涂装这些最重资产的流程就被巧妙的避开了。同时,C2 也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来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迎合更多的用户。
王超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模块化的优化,因此 C2 的生产线被缩短到 200 米。单条完整的生产线产能可以达到每分钟生产 1 辆车,效率比传统的汽车生产线提高不少。这必须是要对制造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能想到的合适的解决方案。
对 C2 的定位,王超认为两类人是他的目标用户:1. 作为日常代步工具,这类人群主要包括二三线城市及农村用户,还有大城市中的部分老年人;2. 单纯用作点到点的上下班工具,通勤族。
这样的定位更明确的贴近了用户使用需求和场景,和现在的低速电动车有本质区别。用他的话来说,这种渗透是毛细血管级的。
对于最关键的销售问题,王超并不担心。由于前期的铺货量很大,成本压缩空间也很大,价格战并不是问题。这辆小车的售价大约在 1 至 2 万元,相比现在动辄三四万的低速电动车,价格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首批 15 万辆将会由重庆力帆生产,销售也由阿里巴巴等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之后王超在河北的开云汽车也会配合提高产能。
车子背后的逻辑
车看起来很小,但王超想做的事情却很大。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辆微电车,更像是大号手机.C2 承载的也不仅仅是出行的功能,还有更多商业开发的计划。
C2 初期会先向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铺货,在城市的一些产业园也会试点 共享用车。在购买时,用户能够选择进行签约,类似于手机的合约机。根据不同的条件,你甚至可以免费获得车辆的使用权,只需要每天给他干一些活,例如在上下班顺路的时候,给和王超合作的快递公司当一把「快递小哥」。
由于电池采用了可换可充的锂电池设计,因此用户可以在便利店等换电网点直接更换电池,类似于台湾的 gogoro。由于能给这些合作网点带来客源,合作形式也有更多的可能。
这些布局如果都能实现,那么 C2 很有可能会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载体。不过实现这个模式的前提是 C2 有足够多的保有量,初期铺货我认为还是有难度。 这可能也是王超将前期 15 万辆选择和力帆合作的原因,也算是一种“精诚合作”。
从 C2 来看,王超在用一种更轻的方式造车,这是他的优势,既懂得用互联网来运营,又了解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内幕'。
C2 计划在国庆节前后量产,相信不用很久你就能在路上看见这辆拉风的小车了。
魔力店车,产品有:
移动餐车、流动餐车、商业展销车、美妆美甲车、移动照相馆、冰激淋车。
魔力店车结合外展、小吃、街饮、服装、美妆等各行业业态不同需求,
开发特色和广告价值的移动店铺,让魔力店车成为街头一景,让客户最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工业设计十年以上的资深设计师,如艺术品般对待客户的每一辆产品,
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向您提供的产品服务。
我们知道自己的厨房做饭之后也是需要及时的清洗的,那么对于电动三轮流动小吃车的使用来说好清洗吗?
对于街头使用的电动三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