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睿至锋
起订:1件
在一些化学亲和力较强的元素的原子之间还可能形成不稳定的 (临时的)或稳定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以固态、气态或液态出现,有一部分在液态金属的保持过程中上
浮或下沉,而有相当一部分则悬浮于液态金属中,成为夹杂物 (多数为非金属夹杂物)。
总之,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在微观上是由成分和结构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空穴和许
多固态、气态或液态杂质或化合物组成,而且还表现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及浓度起伏等三
种起伏特征。
1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结合、加热膨胀、熔化
晶体的结构和性能主要决定于组成晶体的原子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热运动。
各种不同的晶体其结合力的类型和大小是不同的。但是在任何晶体中,两个原子间的相互作
图11 A、B原子作用力F和
势能W 与原子间距R的关系
用力或相互作用势能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如图11所示。图11(a)
表示原子间相互作用力F随原子间距离R的变化规律。当两个原子相距无穷远时,相互作
用力为零,当两原子靠近时,原子间产生吸引力 (F<0),
并随距离的缩短而增大。随着距离的继续缩短,到达R=
R1 时,吸引力大。
结晶潜热得以发挥。β相的潜热为141×104J/kg,比α相约大3倍。
总之,结晶潜热相对合金的结晶特性而言,是一个
次要的因素,结晶特性对流动性的作用是主导的。
(3)金属的热物理性能 (比热容、密度和热导率)
比热容和密度较大的合金,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
在相同的过热度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热
导率小的合金,热量散失慢,保持流动的时间长,故流
动性好。
(4)黏度 液态金属的黏度与其成分、温度、夹杂
的含量和状态等有关。黏度对充型过程前期 (紊流)
流动性影响不明显,在充型的最后很短的时间内 (层
),对流动性才表现出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