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面临问题
一是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弱。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差距巨大,中高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共性关键技术尚未真正突破。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传感器工艺装备研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种、规格、系列不全,技术指标不高。国内传感器产品往往形不成系列,产品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指标与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四是企业能力弱,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企业仍占据较大的优势。
我国传感器企业95%以上属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差。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如何分步去解决?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并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网络时代称重传感器企业要抓住机遇
近几年来,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势如破竹,互联网已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依附工具,很多企业希望通过“触网”来突破营销同质化的困境。称重传感器行业作为传统的行业之一,也逐渐开始向互联网靠拢,没少被人们提及过。一些行业先行者们试图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纷纷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寻求破解痛点的方案。在互联网发展势如破竹的时候,称重传感器行业的数字化之路势在必行。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地球等的不断完善,数字化市场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毫无疑问,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将影响称重传感器企业的发展。
对内,称重传感器企业可利用数字化分享经济。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是指能让商品、服务、数据(资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经济社会体系。在21世纪,微信、微博和QQ等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称重模块企业内部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充分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生成与分享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已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对外,称重传感器企业可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在行业之间进行意见交换。目前,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在部分具有相当实力的公司里发挥作用:推荐系统、预测产品需求和价值等。称重传感器企业可通过建立一个明晰的数据资源管理库,记录客户所需要的产品颜色、工艺需求和售后服务等,利用大数据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金额等进行分析,洞察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和习惯,进而提供能够满足他们的称重传感器产品和服务,提高自家称重传感器产品与消费者的契合度。
总而言之,大数据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称重传感器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和提升用户体验,如何用数字化技术转型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传感器的市场容量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0年)显示,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传感器产业在“双加工程”即: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中国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
目前,国内有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基地1990年2月成立了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而目前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同时,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据统计,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或达到7500亿元,传感器产业将从中直接受益。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13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