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北京9月21日(记者 余璐)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9月21日13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C卫星。该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立项,由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业务卫星,发射后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二号B卫星协同观测,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对海洋强国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开展海洋科学研究、解决全球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二号C卫星采用66°倾角的非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5个有效载荷。可有效获取海风、海浪、海流、海温、中尺度涡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通过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能够在每个台风生命周期内至少完成一次观测,有效获取我国周边海域的全部台风信息;卫星获取的海浪信息,在汛期灾害监测、气象预报服务以及国家重大应急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卫星观测数据能为海上风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提供环境信息保障;在大洋渔业方面,利用雷达高度计识别出的中尺度涡,能大幅提高探测大洋渔场区域的准确性,并为大洋捕捞提供渔场气象保障;在海洋科研方面,卫星提供的全球大面积、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在海洋大中尺度现象宏观估算和趋势分析中具有极大优势。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海洋卫星在为多个领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在卫星观测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和时效性等方面上继续提升能力。待明年海洋二号D星发射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三兄弟”齐聚太空,组网后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合力实现全球海洋环境信息高时效、高精度和多要素的同步获取,届时我国海洋卫星的综合观测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目前,该项目法人单位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接收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水利、农业、应急、气象等行业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最近来访记录
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11-07 04:56 用Win7电脑在IE7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四川省成都市网友 11-02 17:52 用Win7电脑在IE8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美国网友 10-30 05:39 用苹果电脑在Firefox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河北省廊坊市网友 10-29 17:59 用Win10电脑在谷歌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安徽省黄山市网友 10-27 16:11 用Win7电脑在谷歌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美国 Apple公司网友 10-27 14:59 用苹果电脑在Safari上访问了本页
江苏省无锡市网友 10-22 16:21 用Win7电脑在IE7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辽宁省网友 10-18 16:36 用Win8.1电脑在IE7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10-17 11:23 用Win7电脑在IE7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
上海市网友 10-11 07:11 用Win10电脑在谷歌浏览器上访问了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