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产品采用美国心脏学会(AHA)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经国内权威专家建议指导下,集国外同类产品之长处及公司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率先开发出专门针对社会普及与医学院校,医疗卫生系统培训使用的高档型第七代新产品,其造型更完美,功能更强大,操作更方便的领先产品。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功能特点: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语言提示 按压位置正确、错误的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错误的语言提示。
按压强度正确 (4 -5cm 区域 ) 、错误 ( < 4 -5cm <区域 ) 的显示分别由条形 ( 黄、绿、红 ) 数码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 CPR 按压深度;正确、错误的数码计数显示及错误的语言提示。
人工口对口呼吸 ( 吹气 ) 的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语言提示:
吹入的潮气量 ≤500ml~600ml≤ 的显示由条形 ( 黄、绿、红 ) 数码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吹气量度;正确、错误的数码计数显示及错误的语言提示。
吹入潮气量过快或超大,数码计数显示;错误语言提示。按压与人工呼吸比: 30 : 2 (单人或双人)
操作周期: 2 次有效人工吹气,再按压与人工吹气 30 : 2 五个循环周期 CPR 操作。
操作频率:最新国际标准: 100 次 / 分。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普及考核;专业考核。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成绩单。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材料特点: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摸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标准套配置: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高级显示器一台;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豪华便携式显示器铝塑箱一只;
复苏操作垫一条;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可换面皮二只;
热敏打印纸二卷;
2005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 1
使用说明书一本。
保修卡、合格证;
实训操作方法:
(一)将从箱内取出仰卧躺平于操作台上或平地上,取出9V稳压器(或用胸腔内电池盒装入6节1号电池)将稳压器一端的插头插放显示器的底部插孔内,另一端插头插入220V电源插座上,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和复位开关,使全部数码复到0位,启动频率开关,定时器开始工作,根据训练需要可选用频率80-100次/分,将胸骨按下4-5厘米,黄灯亮,数码同步计数1次,按压错位或超深红灯亮,有鸣音报警。人工吹气要达到800-1200毫升吹气量,绿灯亮,数码同步计数1次,否则不予计数。
(二)单人训练: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和复位开关,使全部数码复到0位,启动频率开关,选好频率。将人平躺,操作人一只手两指捏,另一只手伸入后颈或下巴将头托起拄后仰70-90角度,形成气道放开,人工口吹气2次。然后,找准胸部按压位置(即胸口剑突向上两指处为按压区),再按单人抢救标准即15:2(胸外按压15次,口吹气2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2分钟左右,连续操作4个循环,即可成功完成单人训练过程。训练约2分钟后频率节拍停上,即训练结束。接着,进行颈动脉模拟,一只手捏皮囊,另一只手触摸颈动脉,模拟颈动脉跳动。然后,翻开双眼皮,进行双眼瞳孔放大与缩小的比较认识。
(三)双人训练: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和复位开关,使全部数码复到0位,启动频率开关,选好频率。将人平躺,操作人一只手两指捏鼻,另一只手伸入后颈或下巴将头托起往后仰70-90角度,形成气道放开,人工口吹气2次。然后找准胸部按压位置(即胸口突向上两指处为按角区),再按双人抢救标准即5:1(胸外按压5次,口吹气1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两分钟左右,连续操作12个循环,即可成功完成双人训练过程。训练约2分种后频率节担停止,即训练结束。接着,进行颈动脉模拟,一只手捏皮囊,另一只手触模动脉,模拟劲动跳动。然后,翻开双眼皮,进行双眼瞳孔放大与缩小的比较认识。
产品系列:
01、
|
|
02、
|
|
03、
|
|
04、
|
|
05、
|
|
06、
|
|
07、
|
|
08、
|
|
09、
|
|
10、
|
(男)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IC卡管理软件) |
16、
|
|
17、
|
(IC卡管理软件) |
18、
|
(计算机控制) |
19、
|
(计算机控制 二合一功能) |
20、
|
(计算机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