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黄花梨树树叶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黄花梨古无此名,只有“花梨”或写作“花榈”,后来冠之黄花梨,主要是区别当前的所谓“新花梨”,因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尽,所以当前用料多为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口花梨木,但品种繁多,质次各异,品质相差很大。
















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黄花梨木不静不喧,肌理如行云流水,或隐或现,疖疤处圆浑似钱,花纹似“鬼面”尤为珍贵。详细介绍黄花梨树树叶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黄花梨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最主要的是易与花梨纹紫檀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