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分为含铬废水、含qing废水、综合废水。其中,含qing废水主要来源于废品退镀及镀铜工艺,数量较少,在该废水中含有由qing化物与铜离子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极稳定的络合物,使废水中的部分金属离子不能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去除;含铬废水在电镀废水中占有较大比重,铬也是电镀废水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在水体中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两种形式存在,其中六价铬的毒性远远大于三价铬,且三价铬较六价铬更易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沉淀,因此在含铬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要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综合废水主要包括生产车间排放的含酸、碱、盐的废水。
电镀工厂(或车间)排出的废水和废液,如镀件漂洗水、废槽液、设备冷却水和冲洗地面水等,其水质因生产工艺而异,有的含铬,有的含镍或含镉、含qing、含酸、含碱等。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有的以简单的阳离子形态存在(如Ni2+、Cu2+等),有的以酸根阴离子形式存在,有的则以复杂的络合阴离子形式存在。一种废水中常含有一种以上的有害成分,如qing化镀镉废水中既有qing又有镉。此外,一般镀液中常含有机添加剂。
电镀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电镀废水分为前处理废水、电镀漂洗废水、后处理废水以及电镀废液等,它含有各种金属离子、酸、碱、qing化物及助剂等致ai、致畸或致突变的剧du物质,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及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经卧螺离心机固液分离处理后的液相澄清度主要受两个因素决定:液相在转鼓沉降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以及作用于转鼓沉降区液相上的有效离心力。同样,卧螺离心机脱水后物料的固相含水率也有两个因素决定:作用于转鼓脱水区固相上的有效离心力,固相在转鼓脱水区的平均停留时间。
通过对卧螺离心机运行状态调整,可在一定范围内对上述因素加以控制,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一般情况下,首先对被分离的物料大致设定转鼓转速范围,然后根据离心机的分离情况调整差转速和溢流板,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差转速和溢流板的调整与液相澄清度和固相含水率一般有以下规律:较小的差转速会使固相含水率降低,但液相澄清度会降低。较大的差转速会使液相澄清度提高,但固相含水率会提高。较小内径的溢流板会使液相澄清度提高,但固相含水率会提高。较大内径的溢流板会使固相含水率降低,但液相澄清度会降低。
所以,调节卧螺离心机处理效果时,当以液相澄清度为主,固相含水率为次的话,应使用较深的液池深度,差转速不能太小。当以固相干燥度为主,液相澄清度为次的话,应使用较浅的液池深度和较小的差转速。
政策层明确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事实上,这三原则之间并不是平行关系。无论采取何种技术路线,无害化都是不可动摇的首要目标。而为实现污染物在自然界的稳定无害,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即使采取资源化路线,其带来的经济价值也并不能完全补偿科学合理处置的成本。
很多人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归咎于我国污水污泥泥质特殊,无法照搬国外经验,同时由于污泥处置技术五花八门、导致地方政府选择困难。但从地方实践遇到的困难来看,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对污泥处理处置存在认识误区所致。
而国家虽然提出了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要求,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来源,现行的污水处理收费中也没有包含这部分费用。地方政府也鲜少在付费机制上有进展。个别经济发达地区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而更多地区则是污水处理费用尚且勉强支付,对污泥处置则更是捉襟见肘。
没有明确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在污泥处理处置上的支付意愿和能力不足,一方面容易采取低价中标,相关设施建设缓慢、运行不畅,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在技术选择上,盲目相信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相信污泥处理处置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污泥从产生到妥善处置,往往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建设、环保、农林等多个主管部门协调。而对于很多以资源化为处置末端的技术来说,污泥产品生产消费关系的理顺,可能比技术本身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