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幸诗人幸”这句话从创作的本质点透了一个艺术的道理。用这句来说明“影雕”的诞生,同样是极为合适的。
据老艺人回忆,影雕创于“文革”时期。一种艺术手法的创新常常是自然天成的。人为的强求往往难以如愿。荒诞的岁月里,对伟人领袖“誓死捍卫”炽热的“献忠心”的活动中,有人提出能否采用“针黑白”的工艺雕琢一幅毛主席的像。这个新颖又大胆的想法即刻为虔诚的人们接受。然而,这不是开玩笑的随便可以弃之的制作,事关重大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一门新工艺就不经意中诞生了。但是,把一张照片不走样还得传神地雕在石板上,目下再纯熟的技巧都困难重重。明暗该如何表现得丰富又有层次感?真是谈何容易!好在精通人物绘画和西洋***法的画家站在身边热情指点,凭着对伟人领袖十二分的热爱和崇拜,他拿出平生最大的本事
影雕
,一“针”一“针”地琢起来...毛泽东高大的形象屹立在北戴河的沙滩,背景是涌上来的海浪--终于成功了,石雕作品与原来的照片几近一样。这该叫什么雕呢?大伙议论着,叫“影雕”吧。对!对!叫“影雕”。多少年后,有人遗憾:若当年就把这一块影雕寄到
北京献给毛泽东,惠安影雕或许就轰动全国了。
影雕的雕制过程中不允许出错,首重“腕力”,对“眼力”之要求更为严苛。影雕广泛应用于壁画装饰、碑像写真、案头摆设,不仅为馈赠之工艺佳品,更是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美术作品!
就石影雕而言,其工艺大致有纯手工影雕、手工(电动结合手工)影雕、激光影雕、喷砂影雕、影雕专用设备等。雕刻手法与模式多样多变。
影雕是以早年的“针黑白”工艺为基础发展创新的一种技艺。在锯切厚度为.厘米,并经磨光或抛光的玉昌湖精良青石平板上用针锋般的合金钢钎,按照图型需要,运用调节凿点,钎凿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使图像显示出来。
影雕的雏形始于清代石雕圣手李周独创的“针黑白”工艺。至世纪年代,惠安石雕厂蒋友才等艺匠在美术界知名人士蒋清奇指导下加以发展创新,并把这一工艺定名为影雕。近年来又从黑白影雕发展为彩染影雕。影雕艺术发展到新秀刘碧兰、张聪明这批人,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刘碧兰的作品,被国家外交部选为贵重的外交礼品,并多次参加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西德等地的展览,被誉为“不朽的艺术”。
影雕的主要作品有山水风景、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古今人物像四大类。其产品画面有圆形、方形、矩形,既可供厅堂、室内摆设的珍贵装饰品,亦可作馈赠亲朋宾客的精美礼物。早期的作品有:《奔月》、《圣母》和《仕女图》等。优秀作品有:仅一尺见方、闪现气势磅礴蜿蜒起伏的《长城》;色调明丽、意境盎然的《漓江新貌》;画面简洁、娴雅恬静的《竹林》;秀雅旖旎的《闽南风光》;场面热闹的《红楼梦剧照》;仿效齐白石作品、别有神韵的《对虾》和轰动香港、东南亚各地,被誉为“中华一绝”的《汪铭铨》、《科·阿基诺夫人》、《郑成功》等人物头像、肖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