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鱼养殖种类之一,前几年成鱼价格始终在养殖成本边缘徘徊,但自今年以来,价格开始企稳向好。草鱼今年上半年的出塘价格同比上涨24.51%,达到了近年高位,由于价格高,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但随着激烈竞争的加剧,草鱼饲料的营养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上升明显,这势必会造成肝脏负担的加重,另外,养殖户还面临着急性鳃出血等疾病导致的草鱼大面积死亡的问题,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这两个问题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饲料脂肪水平不断提高
适当增加饲料油脂的使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养殖草鱼配合饲料脂肪水平在8-9%,而前些年只是5-6%,可以看出饲料中油脂的添加水平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油脂添加水平的提高,草鱼的肝体比有上升的现象,这表明随着饲料油脂水平的提高,肝脏中脂肪的积累也随之提高。脂肪具有构成细胞膜、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协助脂溶性物质吸收等多方面的功能,是草鱼饲料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之一。另一方面,生产实践中也发现,油脂的使用不当会引发养殖草鱼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抗应激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急性烂鳃病
草鱼急性烂鳃病(俗称疱疹病毒病)是近几年北方地区养殖草鱼的多发病,一般发病初期死亡率不高,但是一旦经过药物刺激、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都会导致草鱼死亡数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甚至“全军覆灭”。该病主要在高产精养池塘,发病鱼开始在池边慢游,第二天可见有死亡。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鳃部发紫,眼眶有凹陷,肝脏嗜血,胆囊肿大,肠道充血无食,从发病到大批死亡仅需一周时间,如不及时对症用药,后果相当严重。
池塘老化、水质恶化、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的投饲管理是引起草鱼急性烂鳃病的原因。在防治该疾病时,养殖户都采用水质消毒、内服药物等防治方法,而内服药物大多采用投喂添加有抗生素和保肝护胆的药饵料。
随着申报国家一类新饲料添加剂的成功,胆汁酸在防治鱼类各种肝胆疾病方面的效果越来越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针对在草鱼养殖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胆汁酸不仅可以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而且还对解决急性烂鳃病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胆汁酸可以预防脂肪肝,这主要是因为胆汁酸可以参与脂肪代谢,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含量,从而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另外,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从而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在军曹鱼上的研究表明,肝脏脂肪质量分数和肝体比随着饲料胆汁酸添加量的上升而降低,这就说明了胆汁酸降低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减少了脂肪肝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实验报告表明,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显著降低鲤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这表明胆汁酸修复了肝脏损伤。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胆汁酸通过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水产饲料为什么要添加胆汁酸?
1.鱼类的消化道较短,排空速度快,脂肪还来不及被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体外;
2.饲料中蛋白、脂肪含量高,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脏功能,干扰生理生化代谢,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3.为促进水产动物快速生长,人为滥施各种抗生素、激素等,造成水产动物消化功能负担加剧,肠道和肝脏发病率大幅上升,引发水产动物病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肝脏病变严重;
4.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劣,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5.水产饲料中往往添加较多的杂粕等原料,棉粕中的游离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引起肝胆类疾病。
产品成分 ≥30%胆汁酸
产品功效
◇ 抗各种应激、耐运输
◇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提高脂肪利用,降低成本8-15元
◇ 保肝护胆
◇ 分解清除内毒素,提高免疫力
普通水产
1.促进脂肪消化吸收,提高水产动物对油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2.加速脂肪从肝脏输出,预防鱼类脂肪肝和水产肝胆综合症,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及修复肝损伤的作用,有效控制死亡率。
3.提高水产抗应激能力,降低增强拉网和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耐运输。
4.抑制肝脂和腹脂的蓄积,改善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