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清闲下来,奶奶就会点一支烟,在吞云吐雾间,悠然的给我们讲述属于她的故事。
奶奶祖籍湖南湘阴,生逢北伐时期,因父母勤劳,家道殷实,奶奶在娘家生活得很好。十四岁随祖父母上山看护寺庙三年之久,她也由此一生笃佛。之后祖母因摔伤导致下肢瘫痪,奶奶便下山回家悉心照料祖母,此间经历了抗日战争。
祖母死后不久,奶奶嫁到了我们谭家。不久后,她母亲从湖南来湖北,见到谭家贫穷不堪,为女儿的遭遇深感忧切,回湖南后,忧思成病而终。
中共建政后,土改、人民公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前后长达近三十年。在这段苦难深重的岁月里,奶奶先后生产了七个子女,其中三个夭折,后来养育***的为二子二女。其中最小的儿子,便是我的父亲。
在这三个夭折的孩子中,第一个养到八岁时,因天花丧命;第二个在襁褓之中,就已得重病,据说是爷爷背着奶奶将孩子遗弃,奶奶一直没有找到。第三个,早上产下,傍晚就死去了。在这期间,奶奶几乎参与了所有的政治运动,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的重大变故。
直至1978年中共三中全会后,中央对农村实施分田到户的政策,农村的命运才由此获得转机。但在1978年上半年,爷爷因支气管炎治疗不利而去世,此时四个子女,只有大女儿出嫁,剩余三人,均未成家,而家中,住的还是泥砖屋。失去了丈夫,奶奶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凭借自己的坚强与勤劳,让三个子女成家立业。
1988年,奶奶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幢红砖房,1989年年底,她最小的儿子结婚。按照传统意义而言,奶奶对子女的义务,到此已告完成。
在此后的岁月中,奶奶一直和小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并帮着照看自己的孙儿孙女。2000年,儿子儿媳外出做生意,奶奶照顾自己的孙儿孙女直到***。由此也和自己的大儿子结下矛盾,他认为自己的母亲没有帮助自己照顾孩子,很不公平,所以几乎不尽做儿子的义务。
奶奶今年已经87岁高龄,手脚敏健、思维清晰、言谈有力,除了肠胃经常犯病,整个人精神状态非常好,很多人说奶奶活到100岁都不成问题。所以奶奶在回忆数十年前的往事的时候,能够非常清晰的再现当时的场景、对话、人物神态等细节。很多时候,她还会手舞足蹈,活灵活现的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但到悲情处,她也会潸然泪下。爸爸上学的故事她曾多次讲到,爸爸有一段时间在大姑家上学,去大姑家要过门口的一条河,每次出门,奶奶都会目送儿子离开,当奶奶讲到:“我只要一看到他翻过堤,眼泪就出来了”,每次奶奶说到这里,就会忍不住掏出手绢,擦拭眼泪。
不知道哪一天,我突然萌发了为奶奶写回忆录的想法。当时我想哪一天奶奶不在了,我在想念她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具体的依托。而她的故事,也非她一死而烟消云散了,来尘世走一遭,多少也要留点东西在尘世。
小的时候,我只是将奶奶的讲诉当作故事来听,我年纪越大,读书越多,对生命逐渐有了自己的感悟,便慢慢觉得奶奶的故事,饱含着丰富而鲜活的生命体验。她虽然是个平凡的农村妇人,但她的个人命运和那个特殊时代的相互交织,为她的故事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她的生命大部分历程,承受着苦难和厄运,而她不依不饶,直面不幸,抗争、坚忍。
在这场命运的斗争中,奶奶是成功者,也是失败者!丧母、丧族女、丧父,均来得那么的不合时宜。辛劳一辈子,从未停下,年近九十,还是一人“独守空房”,子女均不在身边,遭逢病痛,只能一人独自解决,想着都令人感觉凄凉。我时常想,奶奶这样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奶奶心地善良,此生虽屡遭苦难,但依然不改赤子之心,乐善好施,为人排忧解难,有口皆碑,受人尊敬和爱戴。奶奶有四个子女,孙辈12人(内外),曾孙6人(内),可谓儿孙满堂,其中绝大多数孝顺有加。尤其我的母亲,待婆婆如自己的母亲,虽偶有争吵,但对其照顾,无微不至,甚是贴心,连我这个做儿子的,都被母亲的孝心孝行所感动。奶奶岁年事甚高,但身体健康,生活尚能自理,这又是老人的莫大福分了。
正因为奶奶还很健康,所以我要在她的亲自参与和见证之下,写出这本回忆录,当作对她生命历程的记录、总结,以及回望。而在我未来的生命历程中,又何尝不会遭受厄运与苦难,到那时,我真能如奶奶一样的坚忍、刚强吗?我希望自己熟知先辈的故事,在他们的生命中汲取生命前行的力量。
联系人:张先生
电 话:15029750337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原
网 址:www.tzd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