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盛会
西部的市场需求潜力无限:中国重要的军工、航空/航天、雷达、空间技术产业基地,聚集了一大批的用户厂商、研究所及科研单位
进入“中国西部硅谷”城市:中国IT第四极——成都
借力成都的发展速度:成为未来16年在全球大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助力未来世界经济中心: 成都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50大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分享万亿市场大蛋糕:2020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有望超过1.2万亿
深入西部产业重心:辐射重庆、西安、绵阳、乐山、遂宁等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带
西部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交流平台:整合呈现西部电子制造完整产业链
俘获不同类型的专业观众和买家:中国(成都)电子展在成都举办多届,具备强大的数据积累和市场认知
明星效应:与国内外同行业领导厂商同台展示,切磋技术
政府补贴:有机会享受四川省商务厅和成都市政府的双重补贴政策
2017年中国(成都)电子展
展会主题: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军民融合
展会时间:2017年7月13日-15日
展会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规模:33000平方米、800家展商、20000名专业观众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
承办单位: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博览局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第四极潜力巨大
四川--中国的新未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四川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西部大开发,四川是核心,其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天科技等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全国重要的基础电子装备基地。十二五规划中节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西部工业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主力军,将对促进经济转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升级,将实现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打开了工业电子的广阔市场。
成都 —— 中国西部的“硅谷”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2家在成都落户,其中不乏众多世界顶尖电子制造企业,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万亿俱乐部”的第一支柱产业。
成都在电子信息行业逐步融入全球电子信息高端产业的核心版图。
仅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将形成5000亿元产值的IT产业集群
展区设置
4号馆:
电子元器件展区:被动元件、元器件分销、半导体分立器件、连接器、集成电路等
测试测量展区:电子和通信仪器、电工仪器仪表、环境试验仪器和设备、微波射频和EMC测试、分析仪器、认证检测、自动化仪器仪表等
3号馆:
智能制造展区:3D打印、无人机、智能机器人、SMT技术和设备、线束设备、激光设备、PCB及PCB制造设备、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等
军民融合展区:军用电子元器件、指挥控制装备、电子对抗系统、仿真系统、军事物联网等
微波射频与电磁兼容展区:微波元器件、通信整机、微波材料、微波射频检测仪器、专用软件;电磁测量仪表与设备、EMI屏蔽材料、屏蔽室、防雷/滤波技术、解决方案、标准与认证等
智能硬件展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可穿戴电子、智能汽车相关产品、LED智能照明等
创新创业展区:智能硬件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应用等
2号馆:
大数据馆:大数据与健康医疗、大数据与金融创新、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大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等
展位价格
标准展位(3m×3m) |
光地(36㎡起租) |
|
境外参展商 |
1700美元/间 |
170美元/㎡ |
国内参展商 |
8000元/间 |
800元/㎡ |
注:两面开展位加收10%
收款单位: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万寿路支行
行 号:308100005094
银行账号:861382076910001(请注明成都电子展参展费)
参展联络
电话:+86-10-5166 1100转628
直线:+86-10-6393 9866
手机:+86-138 1155 3498
Q Q: 70444 2086
E-mail:wangqs@efaircn.com
联系人:王先生
上届回顾
为期三天的2016中国(成都)电子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览以“推进智能制造 促进军民融合”为主题,推出了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电子元器件、测试测量、微波射频、大数据、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等八大核心展区,有近600家的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领军企业,在22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全方位展示了智能硬件、无人机、VR/AR、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前沿新品,吸引了超过20,000余人次的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洽谈。
与本届展览相映成辉的2016首届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也于同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完美收官。本届大会以“大数据与智能时代”为主题,共举办了2场全体大会和11场专题论坛,贡献了80多场精彩演讲,吸引了超过6,000多名注册听众前来参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百余位大会嘉宾不仅分享了各自独到的观点,并且达成了多项共识,就大数据应用在政策、行业、生态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务实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