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空穴数目的增加不可能是突变的。因此,对于这种突变,应当理解为金属已熔化,已由固态变为
液态,发生状态改变造成的。从图11可以看出,假设在熔点附近原子间距达到了R1,原
子具有很高的能量,很容易超过势垒而离位。但是在相邻原子最引力作用下,仍然要向平
衡位置运动。虽然此时离位原子和空穴大为增加,金属仍表现为固体性质。若此时从外界供
给足够的能量———熔化潜热,使原子间距离超过R1,原子间的引力急剧减小,从而造成原
子结合键突然破坏,金属则从固态进入熔化状态。
可以看到,液态铝中的原子的排列在几个原子间距的小范围内,与其固态铝原子的排列
图15 700℃时液态Al中原子分布曲线
[当r→∞时,ρ(r)→ρ0,表示
较大体积中的原子平均密度
(相当于非晶态材料)]
方式基本一致,呈现出一定的有规则排列;而距离远的原子
排列就不同于固态了,表现为无序状态。这也是液态金属结
构的主要特征,称之为 “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结构。
(3)液态金属结构的理论模型 对液态金属结构的理
论描述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系统的、科学的模型。以
下就几类典型模型做简要介绍。
3.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铸件的致密性和健全性与合金的凝固
方式密切相关。由上节所述可知,在铸件断面温度场相近的情况下,无论何种合金,它们的
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对凝固方式的影响有共同的规律性。根据结晶温度范围将合金分为窄结
晶温度范围合金、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和中等结晶温度范围合金三种类型。
由于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和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一般的铸造条件下是以逐层方式
凝固的,其凝固前沿直接与液态金属接触。当液态金属凝固成为固体而发生体积收缩时,可
以不断地得到液体的补充,所以产生分散性缩松的倾向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