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潜热得以发挥。β相的潜热为141×104J/kg,比α相约大3倍。
总之,结晶潜热相对合金的结晶特性而言,是一个
次要的因素,结晶特性对流动性的作用是主导的。
(3)金属的热物理性能 (比热容、密度和热导率)
比热容和密度较大的合金,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
在相同的过热度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热
导率小的合金,热量散失慢,保持流动的时间长,故流
动性好。
(4)黏度 液态金属的黏度与其成分、温度、夹杂
的含量和状态等有关。黏度对充型过程前期 (紊流)
流动性影响不明显,在充型的最后很短的时间内 (层
),对流动性才表现出较大的影响。
表面活性元素在金属表面富集,当接近熔点时尤为显著。因为在熔点附近的液体中有大
的原子集团,它们对体积大的原子的排挤也就越明显。但是温度升高时,原子排列的不规
性增加,溶质和溶剂容易均匀混合,而削弱了表面富集现象。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表
张力反而有所增大,到一定温度后,表面张力又降低。
原子体积很小的C、O、S等元素,在金属中容易间隙到晶格中,也使晶格歪曲,势能
加,也被排挤到金属表面,成为表面活性元素。由于这些元素的自由电子很少,表面张力
,也会使金属的表面张力降低。图112所示为镁合金中加入第二组元后表面张力的变化
该位置的原子数密度等于整体液体系统的平均数密度
ρ0。对于气体,由于
其粒子的统计分布的平均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g(r)=1。晶态固体
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规律呈孤立的若干尖锐峰。液体的g(r)出现
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向g(r)=1,表明液体的原子集团 (短程有序的局
域范围)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非晶固体的g(r)与液体相似。对于液体,对应于
g(r)峰的位置,r=r1 表示参考原子至其周围第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由
于衍射所获得的g(r)具有统计平均意义,r1 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