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空穴数目的增加不可能是突变的。因此,对于这种突变,应当理解为金属已熔化,已由固态变为
液态,发生状态改变造成的。从图11可以看出,假设在熔点附近原子间距达到了R1,原
子具有很高的能量,很容易超过势垒而离位。但是在相邻原子最引力作用下,仍然要向平
衡位置运动。虽然此时离位原子和空穴大为增加,金属仍表现为固体性质。若此时从外界供
给足够的能量———熔化潜热,使原子间距离超过R1,原子间的引力急剧减小,从而造成原
子结合键突然破坏,金属则从固态进入熔化状态。
(2)合理的熔炼工艺 正确选择原材料,去除金属上的锈蚀,油污,熔剂烘干,在熔炼
程中尽量使金属液不接触或少接触有害气体;对某些合金充分脱氧或精炼去气,减少其中
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多次熔炼的铸铁和废钢,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气体,应尽量减少用
;采用 “高温出炉,低温浇注”工艺等。
2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铸型的阻力影响金属液的充型速度,铸型与金属的热交换强度影响金属液保持流动的时
。所以,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对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整铸型性
来改善金属的充型能力,也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铸件凝固过程中,许多物理参数都是与温度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金属液态成型过程
的凝固现象最主要的就是解决不同时刻,铸型和铸件中温度场的变化。根据铸件温度场,
能预计其凝固过程中断面上各时刻的凝固区域大小及变化,凝固速度,凝固时间,缩松和
孔的倾向等参数,为正确设计工艺结构及参数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改善铸件组织及提高
性能。
研究铸件温度场的方法有:实测法、数学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等。数学解析方法是利用
用数学方法研究铸件和铸型的传热,主要目的是利用传热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