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铸型的蓄热系数 铸型的蓄热系数b2 (b2= c2ρ2λ槡2)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中吸
取并储存于本身中热量的能力。蓄热系数b2
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金属液于其中
保持液态的时间就越短,充型能力下降。金属型铸造中,经常采用涂料调整其蓄热系数b2
。
为使金属型浇口和冒口中的金属液缓慢冷却,常在一般的涂料中加入b2
很小的石棉粉。
(2)铸型的温度 预热铸型能减小金属与铸型的温差,从而提高其充型能力。例如,在
金属型中浇注铝合金铸件,将铸型温度由340℃提高到520℃,在相同的浇注温度 (760℃)
下,螺旋线长度由525mm增加到950mm。在熔模铸造中,为得到清晰的铸件轮廓,可将型
壳焙烧到800℃以上进行浇注或利用型壳焙烧刚结束的高温余热进行浇注。
二、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是通过两个途径发生作用的:影响金属与铸型之间热交换条件,而
改变金属液的流动时间;影响金属液在铸型中的水力学条件,而改变金属液的流速。影响液
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是很多的,为便于分析,将所有的因素归纳为如下四类:
1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这类因素是内因,决定了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
(1)合金的化学成分 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结晶温度范围,因此合金的流动性与其成
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在流动性曲线上,对应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金属间化合物的
地方出现大值,而随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加,流动性下降,且在大结晶温度范围附近出现
小值 (如图118、图119所示)。
1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结合、加热膨胀、熔化
晶体的结构和性能主要决定于组成晶体的原子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热运动。
各种不同的晶体其结合力的类型和大小是不同的。但是在任何晶体中,两个原子间的相互作
图11 A、B原子作用力F和
势能W 与原子间距R的关系
用力或相互作用势能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如图11所示。图11(a)
表示原子间相互作用力F随原子间距离R的变化规律。当两个原子相距无穷远时,相互作
用力为零,当两原子靠近时,原子间产生吸引力 (F<0),
并随距离的缩短而增大。随着距离的继续缩短,到达R=
R1 时,吸引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