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态金属的结构
人们对液态金属结构的认识滞后于固体金属,这是因为它是以液体这样一个无序体系作
为研究对象。近年来,利用X射线、电子和中子衍射及同步辐射技术得到液态金属及合金
直接的结构信息,促进了液体金属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两种方法可以研究金属的液态
结构。一种是间接方法,即通过固→液态、固→气态转变后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判断液态的
原子结合状况,另一种是较为直接的方法,即通过液态金属的X射线或中子线的结构分析
研究液态的原子排列情况。在了解液态金属的结构之前,有必要对金属晶体的原子结合、加
热膨胀及熔化过程加以阐述。
二、黏滞性及其对成型过程的影响
1黏滞性的本质
液态金属的黏滞性 (也称黏度)对其充型过程、液态金属中的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的排
除、一次结晶的形态、偏析的形成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如图17所示,当外力F(x)作用于液体表面时,由于质点间作用力引起的内摩擦力,
使得最表面的一层移动速度大于第二层,而第二层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三层。
由式(15)可知,黏度与δ
3 成反比,与正比。能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
的强弱,而原子间距离也与结合力有关。因此,黏滞性的本质是质点间 (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
(2)合理的熔炼工艺 正确选择原材料,去除金属上的锈蚀,油污,熔剂烘干,在熔炼
程中尽量使金属液不接触或少接触有害气体;对某些合金充分脱氧或精炼去气,减少其中
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多次熔炼的铸铁和废钢,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气体,应尽量减少用
;采用 “高温出炉,低温浇注”工艺等。
2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铸型的阻力影响金属液的充型速度,铸型与金属的热交换强度影响金属液保持流动的时
。所以,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对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整铸型性
来改善金属的充型能力,也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