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铸型中气体反压力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适当低型砂中的含水量和发气物质的含量,亦即减小
砂型的发气性;另一条途径是提高砂型的透气性,在砂型上扎通气孔,或在离浇注端最远或高部位设通
气冒口,增加砂型的排气能力。
3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
(1)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对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有决定性的影响。浇注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好。在
一定温度范围内,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提高而直线
上升。超过某界限后,由于金属吸气多,氧化严重,充型能力的提高幅度越来越小。对于薄
壁铸件或流动性差的合金,利用提高浇注温度改善充型能力的措施,在生产中经常采用,也
比较方便。但是,随着浇注温度的提高,铸件一次结晶组织粗大,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
砂、裂纹等缺陷,因此必须综合考虑,谨慎使用。
结晶潜热得以发挥。β相的潜热为141×104J/kg,比α相约大3倍。
总之,结晶潜热相对合金的结晶特性而言,是一个
次要的因素,结晶特性对流动性的作用是主导的。
(3)金属的热物理性能 (比热容、密度和热导率)
比热容和密度较大的合金,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
在相同的过热度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热
导率小的合金,热量散失慢,保持流动的时间长,故流
动性好。
(4)黏度 液态金属的黏度与其成分、温度、夹杂
的含量和状态等有关。黏度对充型过程前期 (紊流)
流动性影响不明显,在充型的最后很短的时间内 (层
),对流动性才表现出较大的影响。
2流动性的测定
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 (后述),在工程应用及研究中,不能笼统地对
各种合金在不同的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通常用相同实验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
动性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
金属的流动性是用浇注 “流动性试样”的方法衡量的。在实际中,是将试样的结构和铸型性
质固定不变,在相同的浇注条件下,例如在液相线以上相同的过热度或在同一的浇注温度
下,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样的长度或以试样某处的厚薄程度表示该合金的流动
性。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铸造因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