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审美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才是大家期待的。
1997年,中国内地的第一个时装周正式在北京诞生。细算起来时装周登陆中国内地也有24年了。就像大多数舶来品一样,时装周在中国也延伸出许多不一样的特色,比如中国南北各大城市琳琅满目的时装周就很值得大家思考,它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近年来,真正在商业上做到逻辑自洽的当数上海时装周,口碑和活跃度上都颇具代表性。以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时装产业的巨大实力及潜力,再多一个时装周原本也不过分,而不论是从产业的密集度还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上来说,最有希望的本应该是深圳时装周。
后娱乐时代,我们都应该有个自觉——“理论上”和“实际上”之间往往都有个反转。深圳时装周目前跟上海时装周相比,无论是声量还是体量,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区别和反差可能大家的感受各不相同,原因也有很多方面。于是我们特意选择了几个这次同时参加了上海时装周和深圳时装周的设计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感受。
上海和深圳,
何去何从?
兴起于西方时尚体系里的时装周最早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品牌通过走秀发布下一季产品,买手再去showroom选购下单,这是国际时装周上最常见的方式。很多受访的设计师都提到,上海时装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时尚商业体系,越来越接近国际时装周的举办水平,参与的品牌也越来越丰富。相对来说,深圳时装周更像地域性较强的大型活动。
Vmajor的创始人及品牌总监朱威特表示,从2021年开始,他会更看重品牌和深度客户共同成长的质量,逐渐放缓拓展市场和订货会的频次。“今年只在4月份去了上海Ontimeshow,10月份就没去了,也没在上海办秀。一来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二来是上海时装周那几天有太多品牌活动了,买手的精力相对有限,可能只分出一小部分时间去关注我们这种不是上海本地的品牌。而我们的大本营在深圳,无论是准备时间还是资源调动上都相对方便很多。”
现阶段,Vmajor团队将在上海时装周期间接触的一些新客户进行梳理,引导合作深度大的客户去深圳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例如直接在深圳的工作室里举办独立的订货会,不受时装周体系约束,希望探索出更有利于品牌在时尚市场上良性生存的发展模式。
在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上,DAMOWANG只在上海的衍庆里举办了一场以“城市・部落”为主题的静态预览,选择把大秀安排在随后举办的深圳时装周上。“在深圳办秀,主要是出于地域优势,我们公司在深圳,加上深圳当地政府在场地上也给了我们一定的支持,很多细致的事情在深圳操作起来会比较方便一点。”
但DAMOWANG的设计师韩磊告诉磁器,他们下一季还是打算在上海办秀,“因为媒体和showroom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在商业方面肯定是上海这边做得相对成熟,邀请客户和媒体朋友也会比较方便。而且通过这些年对参加时装周的经验的总结,我们还是觉得只在一个地方办静态的预览,客户和产品的互动性会相对较弱。如果大家通过秀场先大致看了整个系列,再通过静态预览来近距离接触产品,在预览现场试穿,这样对品牌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了解也更加全面。”
设计师品牌Lynn Gong的2022春夏系列选择在上海的showroom参展,在深圳办秀。其创始人兼设计师龚琳告诉磁器,目前这样保守的安排更多是出于对品牌的保护。“我们还属于初创企业,我觉得还是得把品牌背后一系列的细节打磨完善后,再去考虑大力营销这些事情。”
再比如设计师品牌CHICCO MAO,每一年都会参加在上海举行的订货会活动。2022春夏也不例外,这一季CHICCO MAO在上海的Ontimeshow参展,把走秀安排在深圳。在品牌的设计师毛宝宝看来,上海的showroom比较稳定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参展的产品设计也更多样和多元化,方便品牌和不同区域客户交流,制造更多黏性强的合作。
“上海时装周期间有固定的时间集合全国各地的买手、设计师品牌、公关及媒体,为品牌和客户提供了相互选择和拓展销售渠道的方式,于资 深品牌和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品牌来说,都是能迅速提高市场和媒体关注度的好机会,在短时间内能让大家看到品牌的价值。”
传统的时装周是品牌订货会的衍生模式,大量品牌都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个时间段露出,规模相对更大型,曝光率也更高。不过祸福相倚,也正因为活动密集,反馈和效果不一定能得到保 证。所以也有品牌设计师认为没必要盲目跟风,把每一季度的发布局限在某一个时装周的范围里,如果对时装周的体系感到疲倦,跳出来暂时休息一下也无妨。
双城记,
上海深圳市场分析
提起时装周,大部分人会联想到那些秀场外被过度妖魔化的街拍潮人,或是某个秀场里那些抓马的设计,但这些绝 对不是举办时装周的真正目的。时装周已经从行业内的事件延伸为一种经济模式,与举办地及周边地区的民生息息相关,当地的人文历史、消费习惯等都直接从时装周这盘大生意上得到综合的反映。所以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时装周活动,我们可以揭开嘈杂的时尚表面,立体地认识其背后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流行趋势相对灵敏的品牌设计师们是对此深有体会的群体。
Vmajor的朱威特跟我们分析了上海和深圳两地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和时尚消费习惯:“可能由于上海在中国更多的是一个信息发源地的角色,时尚行业内人士会习惯优先去看上海当地的反应,太多优秀的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集中在那里,在选品风格上就会做更精简的选择。深圳虽然这几年showroom越来越多,整体的时尚商业氛围慢慢起来了,但深圳这座城市在时尚历史和市场上都比较年轻,相对没有上海成熟。”
朱威特认为买手店的发展情况与深圳老百姓的穿衣选择是双向影响的,“我们主要做女装,深圳这边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比较喜欢追随潮流的年轻女性,一类是相对成熟的职场女性。前者喜欢潮流但比较爱跟风,后者偏保守务实。所以在风格上整体可能没有上海那么突出。但深圳的市场很年轻,而且这边的年轻人很多都有留学背景,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对新事物包容度很大,所以深圳这边的市场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这方面并不比上海弱。”
DAMOWANG的设计师韩磊通过历年来的销售数据发现全国销量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他分享道:“我们销量最 好的地区集中在江浙沪,2021年开始北京和东北那边的客户也逐渐增长,而且增长速度特别明显。”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看,韩磊感觉深圳的年轻人在日常会较为实际,他们在服饰上的消费更强调上班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穿,对时尚的热情普遍不高,因此通勤的服装会比较畅销。
上海和深圳的消费者对时尚的热情,从他们对待时装周的态度就可以感觉到,比如韩磊就发现“在深圳秀场门口比较常见的是博主或品牌方请来的专业摄影师,很少看到像上海时装周那种出于对时尚的热爱,自发去街拍的非时尚领域的摄影师,从这点也比较能感受到深圳的务实。可能也跟深圳的当地人很多都是创业一代有关,他们危机感强,做事情会比较有目的性。如果不是时尚相关行业的人,很少会主动关注时装周这类活动。”
而CHICCO MAO的设计师毛宝宝则认为上海和深圳两地的老百姓们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处于两地的设计师品牌会根据当地的时尚环境特点,去调整品牌的表现方式。“上海相对深圳来说,小众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师品牌更多,城市的艺术氛围更强;而深圳时装周相对来说商业氛围感会更明显,比较有目的性,侧重于开拓市场和销售渠道。所以参加上海时装周的品牌会比较多元,注重展示设计的独特性;参加深圳时装周的品牌则更注重商业上的转化。比如我们的品牌在之前是以线下为主的,但来到深圳后,我们开始接触互联网模式,逐渐拓展到线上多渠道发展,让品牌全面实现线上加线下模式,对于我们品牌来说也是比较有突破性的。”
如何发挥特色,
区别化发展
以当下中国时装产业市场的现状,有两个时装周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这两个时装周的分工。不只是深圳,任何一个时装周想做“上海第二”都是不实际的,组委会应该思考的是怎么开辟新路线。这个考量无非是两种:
1.如何更好地服务品牌、买手和媒体,让他们宾至如归;
2.如何帮品牌提高销售,不只让设计师更多地卖货给买手,也要替买手更好地向消费者做宣传,促进他们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