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绿进沙退”见证中国担当

2021-06-17 15:37550

6月17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积极行动,让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国历来重视荒漠化防治,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从建立一批防沙治沙工作机构和科研单位,到开展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见证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担当和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就在一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在北京挂牌,展现出我国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的坚定决心。尽管成绩显著,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防治荒漠化仍需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当前,荒漠化防治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十分繁重,全国各地特别是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省份,务须提高重视程度,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方针部署。

荒漠化防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体现出人类自身对生态文明的负责任态度,也折射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在国土绿化行动中,我国实现了从注重扩大面积、增加绿量,到现在把精准提升造林质量放到更高位置的治理转变。从手挑肩扛、覆土运水到飞播造林、精准滴灌,新的理念、新的技术让荒漠化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推动着绿色在广袤国土上继续延展。正在全面推行的林长制,将有助于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是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一项重要制度依托,也是我们带给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贡献。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荒漠化防治离不开全民的广泛参与。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以来,我国有超过160亿人次参与义务植树,共义务植树数百亿株。近年来,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已有八大类几十种,让更多的人能够更方便地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义务植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持续的荒漠化防治行动,不仅筑起了绿色生态屏障,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为了更宜居的家园和更美好的远方,我们应更加积极参与到防治荒漠化、推进国土绿化的行动中来,创造更多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前三季度,我国锂盐产量约56万吨碳酸锂当量
分享:内容描述:10月3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行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表示,前三季度,我国锂盐产量约56万吨碳酸锂当量,净进口碳酸锂10.2万吨,净出口氢

0评论2024-05-221213

我国首艘江海全域、冬夏全季LNG运输加注船成功交付
北京4月28日电 中国海油28日宣布,我国首艘江海全域、冬夏全季LNG(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 海洋石油302 在江苏省南通市成功交付。该船将以其 江海直达 冰区航行 等性能优势,为我国江域、海域液化天然气船舶提供灵活

0评论2024-04-291140

5200米!我国最深地热科探井完钻
中国石化8日宣布,公司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热科探井纪录。该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华南深层地热形成与富集机理,意味着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对提升我

0评论2024-04-29161

我国深井钻探屡获突破 新纪录是如何书写的?
记者8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 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再次刷新了我国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并在多个地层获得地热资源,标志着华南地区深层地热勘探取得新突破。 福深热1井成功

0评论2024-04-29195

我国首个柔直海上风电项目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国首个同时也是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送出的海上风电项目 三峡集团江苏如东800兆瓦(H6、H10)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 三峡如东项目 ),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突破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50万吨

0评论2024-04-09727

5200米!我国最深地热科探井完钻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戴小河)中国石化8日宣布,公司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

0评论2024-04-09198

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向西部转移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蓬勃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水电改造成果喜人——累计完成1067条河流、1900多个生态改造项目,修复减水脱水河段2500公里,创建173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水

0评论2024-04-091202

煤电不具备短期大规模退出条件
1月6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共同发布《加快中国燃煤电厂退出:通过逐厂评估探索可行的退役路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我国可在较少经济

0评论2024-04-091185

中国与欧盟木材贸易亮起“红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挑战
根据最新海关数据,2024年1-2月,欧盟与我国的木材贸易下滑幅度高达46.47%(16亿元),进口总量也同比下降48.3%(118万立方米)。这一数据无疑给中欧木材贸易亮起了一盏 红灯 。 欧盟27国中,对我国木材出口下降幅度

0评论2024-04-09173

中国自动化网社区
TI推出业界最小封装和最高效率的SIMPLE SWITCHER®同步转换器 台达出席2018国际动力传动展分享最新的驱动与控制产品及先进解决方案 英国比克科技(Pico Technology)发布带有FlexRes 和 MSO的PicoScope 5000D 系列示

0评论2024-04-0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