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实施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批复显示,该项目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8.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其中新增6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这意味着奇瑞新能源获得了乘用车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同时也是继北汽新能源、长江EV、前途汽车之后,第四家获得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调整,比如对动力电池行业的规范、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的提高、现有补贴政策的调整,总体思路都指向有质有量有国际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也如期迎来一轮大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9万辆,同比增长90%。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连续两年全国,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拥有量最大的城市。
此次奇瑞新能源公司终于获得了这张宝贵的准入资质,这对于奇瑞公司来说可谓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是否能够借着这股东风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是摆在奇瑞面前的一道重大题目。作为一直以来与奇瑞汽车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山东沃森电源设备有有限公司,也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从专业新能源汽车测试电源制造商的角度出发,为我们的客户继续提供更合理、有效地的新能源汽车测试解决方案,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标准化助力轻量化
现阶段,我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轻量化进程不仅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成本制约等原因,动力电池没有标准化统一也是阻碍轻量化发展的一个门槛。
“动力电池型号过多且尺寸规格不统一对整车厂而言是个困扰。”由于国内动力电池型号过多,没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导致动力电池与新能源车型难以匹配,加重整车企业负担同时也不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为轻量化、标准化模组设计和电池管理系统规范化。其中,电池轻量化设计可以采用与车身一体化设计壳体,电池标准化模组设计可实现多种电芯和模组替换,缩短电池包设计开发周期,有利于整车设计平台化。标准化设计将更有助于轻量化的发展。
总之,动力电池的轻量化不仅是电池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新能源车企“笑傲江湖”的决胜关键。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如何不断在技术、材料等领域寻找更多突破口,以及加强与整车企业、电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的密切配合才是企业稳步前进的关键。
而通过增加动力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单位重量或体积的容量来减轻动力电池重量的方法,对其中相关材料的开发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之中。以被普遍采用的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的LiCoO2一直以几乎接近理论极限的容量被使用,电池容量的改善完全依赖负极性能。最初,负极材料采用焦炭时,充放电效率不过80%左右,而现在使用石墨的负极材料,效率已经超过了95%。然而,即便如此,该负极材料使得电池容量已经近乎饱和,且其所带来的安全性和局部过热的问题也一直被业内所关注。
“瘦身”的曙光有多远?
当然,除了通过以上两种最直接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动力电池减重外,新电池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或许,现阶段由于成本、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这些新的成果离大规模普及还有段距离,但至少能够为动力电池轻量化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在电动汽车车身材料的使用上,碳纤维已经成了轻量化的“明星”。采用碳纤维的宝马i3的重量可以比使用普通材质的比亚迪E6轻出1吨多。使用了碳纤维的宝马i3电池组的总重量为233kg,而配备了96组200AH电池的比亚迪E6,电池重量为500kg。除了高密度外,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高模量等也是碳纤维的优质特性。然而,由于其身价不菲,在电动汽车领域大规模使用还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