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下影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发展的三大核心技术是电机、电池和电控。目前来看,电机技术和产品在汽车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多年过程中,已相对成熟;而电池作为目前全球发展的瓶颈,经历了铅酸电池和诸多种材质的锂电池之后,孰优孰劣目前还在探索和研发当中,“但总体来看电池问题是上游零部件行业共同研究的问题,一旦有了突破,那也是开放性的。”
“只有电控技术,是由主机厂来解决,所以主机厂在电控技术上软硬件的解决方案属于核心技术,对电控技术的拓展和占有是未来汽车企业能否获得先导性优势的关键。睿控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这项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普通混合动力客车上广泛应用并经过验证,现在我们加以提升,使它也可以应用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上。
电池企业转型大方向
尽管以上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让众人看到了电动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曙光,然而,这些新突破仍来自于国外技术,从我国电池企业现状来看,轻量化研究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在电池材料的研究等方面还比较落后,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尽管如此,动力电池轻量化将是动力电池企业转型升级首要方向的事实已无法改变。那么,对此,相关企业该如何加速赶超呢?
一方面,可以结合动力电池的设计选用当下的先进材料,如碳纤维材料。尽管碳纤维材料应用于整车,会使得车辆的成本大大提高,但若小部分将其应用于动力电池上,则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重量,提高续驶里程,而成本则不会提高太多。除此之外,尝试自主研发新的高强度、轻重量、低成本材料,始终都是相关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车企和电池企业的紧密合作。据了解,一些外资企业,如宝马、奥迪、大众等正在共同致力于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先确定车辆的续驶里程之后,再根据车辆的性能要求、车重情况等确定要配备合适的电池组。而大众集团还在不同品牌的车款之间尝试使用相同的电池组,以及在同一款产品的电池组上尝试使用不同电池企业的电芯产品。业内专家认为,“这就是电池模块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据悉,三星SDI目前正在为德国车企制定自己的动力电池技术目标路线图,三星SDI已将其20Ah级别的电芯产品分为20Ah、22Ah、24Ah、26Ah和28Ah等五个子款,每个子款的壳体是固定的,但具体容量和电压都可以根据车企的具体需求而进行调整。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正在从财政补贴的产业政策向环境规制政策转变。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即二氧化碳减排配额,是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与燃油汽车相比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意见稿明确,企业根据应承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要求,计算出应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即企业必须上缴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总量。企业可以通过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达到碳配额总量要求,也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有多余碳配额的企业购买。但作为一种独立的交易产品,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在交易体系中将单独管理,交易主体限定在规定的范围,避免与其他配额交易交叉。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制并非我国首创。该方法借鉴了美国加州ZEV政策,并结合中国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将两者合并实施对汽车碳排放进行管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有望解决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建立燃油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机制,接力退坡的财税扶持政策,从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
有人形象地对此进行描述:财政补贴是“国家出钱让企业干”,碳配额管理是“干得不好的出钱给干得好的”。相比于财政补贴,碳排放配额制度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提早规划未来市场,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