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金矿》:文交所业务与管理工具书
周培源同志的大作《最后的金矿》出版了,很欣慰,为他高兴,他能静下心来,对自己多年以来所从事的文化产业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有一个整理、反思,使之更加体系化。从而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事业。在这里我称周培源先生为同志,其意义就在于他与我一样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事业为己任,同志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也。
中国文化产业就其根本言在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同样美国文化产业在于传播美国的价值理念,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搞文化产业如果对此认识不清,不仅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反而在打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美国价值理念,那路子就错了,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此外,文化产业还有巨大的财富功能,尤其是当下活跃的文化产权市场,或者文化物权交易市场,或者文化艺术品标准化交易市场,或者当时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其目的都在寻找文化艺术资源的资本化途径,创造一无限大的虚拟市场,以拉动巨大的艺术品实体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文化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也为迎对美元战略奠定一基础。美国黄金储备大概比我们多一倍以上,我们在黄金储备方面不具有优势,但我们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此五千年历史又是在天人合一、心物一体的价值下进行生活、生产的,也因此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伟大的手工业文明。
就文明的艺术价值言,手工业文明是较之现代科学文明更髙更先进的文明,科学文明主要体现在机器的先进上,而人的作用在减少,人跟着机器走,机器主导人,不仅人在被异化,艺术也在被异化。而中国以往的文明正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手工业文明,所积累的文化艺术品虽然历经抢劫、打砸、损害,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在《打开文化财富的钥匙》一书中,初步估计若能推行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发行与交易模式,十年内可为国家盘活三千万亿人民币。到那时人民币再与美元自由兑换,条件就成熟了。因此在文化产权市场中,核心资源是五千年以来的文化艺术品,文化艺术品应作为最重要的标的物,然后使之产品化,进而商品化,最后实现证券化或资本化,完成大众化。至于文化类企业产权与版权等,作为完善文化产权学科是必要的,作为战略重点则不可,中国的优势资源不在此,况且企业股权已有证券交易所。我们的战略重点应在五千年以来积累起来的文化艺术品。当然也正如本书所言国家在政策层面限制了份额化交易,其实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天津模式。
此时此际为应对新的政策环境,在江苏南京一种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悄悄的诞生了。由汪清怀先生与周培源先生所在的江苏文化产权交易所、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绕开份额化政策限制,将份额化直接变为标准化实物,由邮票起步,创立了“邮币”电子盘业务,江苏文交所酝酿在先,然捷足先登异军突起者却是南京文交所,南京文交所也因此而成为继天津文交所之后的第二亇文化金融热点交易平台,其交易量二〇一五年已近万亿,参与交易人数已过60万人,成绩巨大。本书的写作重点正在于此,从“邮币”电子盘交易平台建设、运作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机构设立以及各类风险分析,其中也包括投资风险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结合案例进行阐述,极具实操性。可以说《最后的金矿》一本是目前文交所开展标准化实物发行与交易不可多得的业务与管理工具书,同时又是可以作为投资者入市的指南书,当然也可以作为监管机构的参考书。
在此我衷心希望周培源同志的《最后的金矿》一书能广泛深入地引领全国文交所,依此模式能度过这一在监管边缘谋发展的困难时期,同时也迫切希望监管机构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尽快松绑,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为精神,以构建文化金融大国为目标,重新修改政策,充分肯定鼓励中国人的创造力。我们期待着文化艺术品证券化时代的到来!
雷原于锡予园
雷原: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西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中国管理学科年会秘书长。汤用彤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儒学教育研究室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校长、甘肃省委党校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农耕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苗族经济促进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国家文化软实力重点课题组首席专家,曾任华龙证券公司总裁、甘肃证券协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奥林匹克博览会顾问、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创始人、主要研究领域:先秦哲学、人才学、管理学、经济思想史、三农问题、国家战略等。著有《中国人的管理智慧》、《农村土地承包制研究》、《论语-中国人的圣经》、《自然的智慧——老子》、《现代证券学》、《中西经济思想述要》等书。编著有《土地资源管理实务全书》、《中国教育思想简史》、《国学经典选读》、《论语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北大国学课——经典的力量》、《打开文化财富的钥匙》等书。
《最后的金矿》: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文化资本的未来
伴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到民间组织都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方兴未艾,无处不文化,无处不产业;另一方面落实文化项目的寥寥无几,无处不艰难,无处不浮泛;同时在外来文化大有占据主导之趋势,而自身的传统文化市场尚无法崛起。所以,建立健康良好的文化产权市场,在当下非常有利于加强文化产业与资 本市场的沟通和合作,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推动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从而在这个形式之下,建立健康良好的文化产权市场有利于加强文化艺术市场向现代化、大众化消费市场发展,不断的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要求文化产权市场适应市场、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交易机构不规范、交易模式不成熟、从业人员不自律等现象依然存在,政策界定不清晰、管理体制不明晰等问题亟待解决,违规违法事件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机制尚未建立。鉴于此,周培源先生的这本《最后的金矿——文化产权市场与交易》恰逢其时,在国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有一种对这个行业的梳理和思考,极有必要,意义重大,他不仅阐述了文化产权市场的功能和使命,详细分析了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基本业务架构和核心竞争力,而且同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盲目跟进、相互克隆,缺乏个性和特色,同质化竞争等行业弊病,堪称业界良心。
应该看到的是,文化产权市场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创新的产物;文化产权市场不仅是文化要素的集聚流转平台,也是文化资产的确权定价平台;文化产权市场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战略平台,又是国民文化投资与消费的市场平台;文化产权市场顺应国家战略转型而生,肩负创造新财富的历史使命,是代表新生产力的新生事物。因此,作为新生事物,应该给予足够的期待,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呵护和保持理性的观照。
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国家战略转型、产业升级和文化复兴的推进,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增加,文化产权市场的历史作用和独特价值将日益显现。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新动力的进程中,文化产权市场还是文化金融创新平台和文化价值转化平台。文化产权市场的努力将迎来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主场”的新格局。
作为一个新事物,文化产权市场应该坚持以诚信为本,严格自律,在规范中谋创新,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此,作者也呼吁社会各界对文化产权市场这一新生事物给予足够的包容与呵护,因为任何一项创新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能求全责备,不要以偏概全,也无须因噎废食。欢迎媒体及客户给予文化产权市场更多的关注、监督、批评、鼓励以及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这一切都将成为文化产权市场锐意创新奋力前行的动力。
华晚集团曹斌铭董事长一行赴南农食品参观交流
1月6日下午,华晚集团曹斌铭董事长一行做客南农食品有限公司,受到了南农食品朱瑞华董事长的热情接待,双方就老年产业前景作了详细的交流。
华晚集团是老龄产业运营平台,以老人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秉承“让更多的老年人更加富足、健康和快乐”为企业使命,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人提供更快、更多的优质服务。
集团旗下共有四个品牌项目:爱福家、颐众商城、颐彩社区、亦文网。
曹斌铭董事长是居家服务管家“爱福家”创始人。1976年,曹斌铭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在1938年17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参加过抗日及解放战争。当曹斌名先生18岁成年时父亲已经是72岁高龄,他的母亲先天残疾,特别成长环境让他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特别的爱,作为回报,他以“孝”立志,从事老龄产业,以让更多的老年人更加富足、健康和快乐为企业使命,致力于养老产业发展。他说他有一个梦,那就是让中国的老年人有尊严地养老,同时也希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