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行业内幕:解决养老难题首先解决人才培养
“解决养老难题,首先要重视养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冉树玲表示,目前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短缺问题严峻,特别是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因此冉树玲建议,希望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提高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把对他们的奖励措施落实到位,包括增加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以及基层护理人员从业年限奖励等,通过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培养人才,鼓励人才,留住人才。
冉树玲在养老行业从业近10年时间,有着丰富的养老工作经验,对养老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深有感触。今年两会,冉树玲作为16位来自基层一线的省政协旁听群众代表之一,带着她的养老工作“心声”走上两会。
听取刘伟主席“对养老行业的重视以及具体扶持政策的提升”的报告内容,冉树玲倍感欣慰。目前,我国的养老事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养老问题却非常严峻,尤其是养老行业人才的培养,人才短缺成为摆在养老事业发展面前的首要难题。
“解决养老难题,首先要重视养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冉树玲表示,目前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短缺问题严峻,特别是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因此冉树玲建议,希望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提高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把对他们的奖励措施落实到位,包括增加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以及基层护理人员从业年限奖励等,通过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培养人才,鼓励人才,留住人才。
此外,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冉树玲建议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的建设,满足市场刚性需求。“希望协调全省各市县,街道,闲置房产或符合养老标准的房产,优先配置养老行业,直接解决行业选址难问题,促进养老行业进一步发展。”爱福家是国内老龄服务管家,以老人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秉承“让更多的老年人更加富足、健康和快乐”为企业使命
艺术品交易平民化 华晚打造文化艺术品投资服务“亦文网”
近日,华晚集团举办了“亦文网产品”发布会。据了解,华晚集团此番重磅打造“亦文网”,意在通过将“艺术品+金融+互联网”三者相互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服务渠道,而这也是该公司为在金融方面做出的又一次服务创新。
抓住“风口”,让更多老龄人更加富足 发布会现场不仅展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画师李英保数幅“花卉主题”作品以及“贝叶经”藏品,还展示了亦文网携手江苏知何堂及景德镇陶瓷交易所共同推出的“毕加索墨韵童真瓷盘”。 华晚集团董事长曹斌铭透露,作为一家专注于老龄产业的投资集团,秉承“专注老龄产业、专心平台服务”的经营理念,致力于“让更多的老年人更加富足、健康和快乐”,“中国的老年人‘未富先老’,为了满足老年人投资增值的需求,我们把富足放在一位,”并表示: “亦文网的上线,实质上是将老龄产业和文化产业做了结合,通过与有合法、合规经营资质的文交所合作, 为老龄人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线上文化艺术品投资服务平台。” 亦文网总经理朱延俊表示:亦文网的三大贯彻,一、艺术品的线上众筹所有文化艺术品均可在线交易成功;二、与广大文交所战略合作的资源互补;三、定位的文化艺术品投资服务平台,将对接国内各大文交所,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打造电商平台。《最后的金矿》是目前市面上惟一可称为行业教科书的一本书籍。《最后的金矿》将在2017年1月份推出,这本书预定已经超过了10,000册。 当天的发布会嘉宾云集,景德镇陶瓷交易所执行董事周雪松;九三学社江苏画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知何堂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峰;坦博艺苑董事长、国内高级收藏大家白十源;华鼎文化艺术产权交易中心总裁刘旦复;华晚集团董事长曹斌铭;原江苏省办公厅巡查员于鲁粤;亦文网总经理朱延俊;华晚集团旗下老龄居家服务品牌—“爱福家”总经理孙钧等均出席了活动。 创新“文化养老”,身体力行“积极老龄化”理念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经济价值,逐步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新宠。有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从359亿美元上升到638亿美元,销售额增长77.6%;销售量从2820万件上升到3810万件,销量增长35.3%。 坦博艺苑董事长白十源表示,“人随文化,草随风。”文化已注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亦文网在做的事情,就是将艺术品与市场结合,将原本存放于殿堂之内的艺术品,通过创新的方法和通道与寻常百姓结合起来,将艺术作品与普通大众共享,真正实现“艺术品+互联网+金融”三者的结合。 作为亦文网的战略合作伙伴,景德镇陶交所的执行董事周雪松表示,该所的交易平台除了可实现陶瓷艺术品的实物交易,还通过交易所以及专家评审会的审定、国家检验检疫局的检测鉴证,把适合大众投资的艺术品挂牌上市。在合作中,亦文网一方面要将引入的文化艺术品提交相应的文交所审定和鉴证;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一个电商平台,为具备资质的艺术品交易机构与普通客户架起联通的桥梁,实现艺术品交易的“平民化”,让文化艺术品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曹斌铭表示,亦文网将有助于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高雅文化艺术与寻常百姓生活的结合,真正打通文化艺术品“交易-托管-再循环交易”的流通闭环。
候鸟式养老不妨一试
候鸟养老的老人们大多身体状况较好,有着较为充裕的积蓄和较强的消费能力,希望通过旅游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候鸟式养老现象的出现和火热,折射出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开启了养老服务的一个新业态
冬天去海南“猫冬”,夏天去东北避暑,不再每日为儿孙忙碌;或老两口自由行,或约上三五老友,租上一间公寓落脚,有时逛逛著名景点,有时买菜做饭悄然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种颇为惬意的养老方式,正在成为当下不少老年人的新选择。
我的大姑和大姑父就是候鸟式养老群体中的一员。年近70的老两口这些年走的地方可是不少:大约4年前一次去三亚,温暖的气候、干净的海水和青翠的植被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于是第二年叫上弟弟和弟妹4个人组团又去了,看看呀诺达热带森林公园、在海边游游泳钓钓鱼,再从菜市场买点当地特色的鱼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次,他们候鸟的时间从10月份一直延续到来年的4月份。
去年一入冬,总想出去看看的大姑和大姑父干脆“候鸟”到了泰国清迈。“听说清迈的气候很好,吃住行比三亚还便宜,还有不少中国人来。我们喜欢看看不同的地方。”充满好奇心的老两口还经常在朋友圈现场直播清迈当地的特色水果、寺庙建筑以及有趣的街景小物……让远方惦念他们的子女和亲朋们赞叹不已。很是玩得转的老两口,已经在清迈住了快一个月,下个月准备回国去西双版纳,顺路把云南好看好玩的地方也走一走,等到春暖再回东北老家。
要问他们为何如此钟情候鸟式养老,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儿女远在国外,现在孙子和孙女也都长大上学了,家里没有太多的事了;二是老两口身体也还硬朗,手头也还宽裕,趁着现在的好时候,多出来走走,看看以前去不了的“远方”;三是在东北过冬确实没啥意思,天寒地冻又加上雾霾,不如到温暖干净的南方,对身体也好。
不过,最为关键的原因正是他们的观念。大姑和大姑父年轻时候就很爱旅游,带着子女走过很多名山大川,前些年为了照顾孙子孙女,半年出一次国,坐越洋飞机十几个小时也吃得消,还劲头十足地从零开始学英语。勇于尝试新事物、乐于适应新生活的他们,接受起新型的候鸟养老模式,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在我们身边,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