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养生行,体验健康慢生活
如果你爱好中医,期望学习、交流中医中药的各种知识,参与形式多样、以中医中药为主题的线下活动,欢迎加入现代快报中医粉丝会
不出南京城,也能欣赏到宁静的田园风光。现代快报中医粉丝会“自然养生行”上周着实火了一把,热爱休闲养生的粉丝们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湖熟镇杨柳古村,体验了这里的健康慢生活,又来到了江南小镇陆郎的国家AA级休闲度假景点满城芳,在闲情逸趣之中,粉丝们收获了实用的养生之道。中医粉丝会的铁杆成员吴阿姨说,自然养生行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夕阳红旅游,它的参与性和知识性比较强,期待中医粉丝会下次再组织精彩活动。
看远村近烟
沉淀光阴的故事
杨柳村是南京迄今为止保留的更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探访古村时,郭女士笑着问小编:“我可要考考你,九十九间半的命名缘由是什么?”小编为大家揭秘:“九十九间半是民间对大型民居群的俗称,它并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数字。九是更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了九就到了头了,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路。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讲究‘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因此留半间可以达到常富、常贵的目的。”在欢声笑语中,大家一一点头称是。
除了拍摄美景,农家天然生态菜园是粉丝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小编一进菜园就看到了当季的生菜、苋菜、空心菜以及韭菜,由于是农民自家吃的菜,没有使用化肥,大家你两斤、我三斤地现摘现称起来,有人问为什么没看到西红柿和丝瓜,菜园主人乐呵呵地告诉大家,西红柿要到6月下旬才上市,丝瓜则要到盛夏才长出来,城里人现在吃的西红柿和丝瓜都是大棚里出产的,等季节到了再来吃新鲜的吧!
游小桥流水
仿佛置身画中
养生游的第二个驿站是国家AA级景区满城芳。满城芳坐落于江南小镇陆郎村,它是一所布局合理、功能现代的集旅游观光、度假、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绿色、自然的休闲养生园。为了吃得放心,此行的午餐也特别安排在满城芳养生园内,吃进肚的均是来自园内农业生态区的有机菜,并且是由满城芳的江南名厨掌勺。餐后,大家对菜品、汤羹赞不绝口!南京中医药大学级课题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谢英彪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旅游休闲与养生》专题,为大家传授养生之道。
在满城芳内,中医粉丝与花海合影,看休闲区垂钓。走在绿色长廊中,犹如穿梭在时光隧道里,一位爷爷禁不住拉住老伴的手说:“咱俩在这里照张相吧,你看背后有转动的风车、飞扬的垂柳。”旁边的一位刘阿姨调皮地说: “要靠近点才好看嘛!”最终,两位银发老人在美丽如画的风景中定格为瞬间。
华晚集团董事长曹斌铭做客中国江苏网
发布日期:2015-08-12 15:44 8月5日,华晚集团曹斌铭董事长做客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受到了中江网负责人金总的热情接待,双方就老年产业前景作了详细的交谈。
在中江网管总带领下,曹斌铭董事长参观了新华报业大楼,深入新华报业集团和中江网,与采编人员交流。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产业也从无到有逐渐快速发展。为推动江苏老龄事业、产业科学发展,双方会就老年产业网络运营平台整合更好的合作展开了讨论,随后曹董接受了中江网的视频访谈。曹斌铭董事长就爱福家的养老理念和未来发展模式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倡关爱老人必须在老年产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体现,必须强调社会责任和良心。希望国家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比如养老院的建设需要由有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建造。如何用更新的信息技术给养老产业带来质变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利用其搭建的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老人和家属、社区、医院间的信息联通和互动,通过整合各领域资源构建起一个为养老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养老产业需要同新技术结合,用信息化思维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据悉,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江苏省属大型国有企业。2001年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省委、省府研究正式成立。中国江苏网隶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是江苏省更大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新兴的省级主流媒体,是综合性、多媒体的江苏一门户网站。
在网络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华晚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与互联网媒体合作,开辟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此次华晚集团和中国江苏网的交流合作,开启了国内养老产业企业发展网络化模式的先河。
让老年人“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在审议讨论《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时,代表、委员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如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据统计,面对如何养老,90%以上的老人选择待在家里,享受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实现这个愿望,需要全社会倾注更多智慧和力量。
服务设施要够好
老有所养,首要条件是老有所居。最近3年,我省每年都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此次条例(草案)规定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养老服务、公益性养老服务等三种养老服务类型,并提出推进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家型为补充的养老机构建设。
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严重滞后于日益增长的需求,很多社区对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预留空间不足或缺乏相关的规划安排。他们建议,要破解“场地难”瓶颈,需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网格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并整合优化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省人大代表副主席陈立福认为,通过利用闲置厂房、仓库、校舍等场所加以改造作为养老机构的场所,能缓解养老场所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老城区内用地规模在2000至5000平方米之间的旧厂房,面积较适合用作养老院,可作为增加社区老人院床位的优先选择。
致公党福建省委建议,用作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而改作社区老人院的旧厂房改造,可以以功能更新为主,对改造项目的用地性质进行调整,不改变原有建筑的主体结构,对建筑内部进行改造或加固,注入新的使用功能,对室外道路和场地环境重新建设,以避免设施运营的前期大量建设投入。
服务水平要提高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破解这短板仅靠救济远远不够,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是大势所趋。
“应从制度上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的运行和管理,完善准入、退出机制,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省人大代表、厦门市海沧区委宣传部部长欧阳丽娟表示,“比如厦门关于养老护理员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制度,规定在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应加大力度监督这一制度的实施情况。”
省人大代表、福州市第二医院院长朱琪建议,在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加强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赋予基层医院更大比重的医养结合功能。“鼓励老年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托管周围的养老机构,双方建立合理的成本和利润分成模式,既可解决医院的病床不足问题,又可解决养老机构***老年人不足或医疗护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还可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还有代表、委员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和职校可针对这些新型养老机构,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教育部门应对这些学校和课程给予支持,对与职校、高校采取定向培养的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民资引入政策要更灵活
在谈论养老服务业发展时,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应让社会资本“唱大戏”。但对不少民营养老院而言,用地难、运营难是更大困境。如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代表、委员们建议,落实好现有的鼓励性政策,让养老服务机构“轻装前行”。
“创办民办养老机构需要的合规证件多,牵涉发改、国土、住建、消防、环保、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如果相关部门协调不到位,各部门的政策相互矛盾,难的问题就无法破解。”省政协委员、福建圣农发展(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严高荣认为,须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效率。
省人大代表、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渊,省人大代表、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后垵村党支部原